近日,多位市民在東莞問政平臺上反映 “松山湖中集智薈園人才房存在違規銷售” 一事,理由是 “當初該人才房是以遠低于市場的內部價格面向內部員工出售,且購買時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如今,在轉讓年限達到后,這些人才房卻面向全社會無差別出售”。記者還注意到,去年還曾有市民反映該人才房證滿 5 年依然無法過戶問題。當時,松山湖方面回應稱,中集智薈園項目具有政府扶持性質,相關文件未明確產權登記滿五年的雙限房二次轉讓相關政策。?
3 月 26 日,松山湖管委會方面回應南都記者稱,該項目購房人已購房屋自產權登記之日起已滿五年的,若想進行轉讓,可向東莞中集創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申請,經報備審核后可以進行轉讓。?
當地曾稱人才房 “未明確轉讓相關政策”?
中集智薈園是東莞松山湖首批人才房項目,限定最高銷售房價格不高于 8500 元 /㎡(帶裝修)。據市民反映,中集智薈園人才房當初是以遠低于市場的內部價格面向內部員工出售,且購買時有著嚴格的條件限制。但如今,在年限達到后,這些人才房卻面向全社會無差別出售。其認為上述行為 “一方面極大干擾該地區房價的穩定,另一方面則嚴重違背了人才房政策的初衷”。?
去年 5 月,關于中集智薈園人才房二次銷售的問題,就曾引發市民的不滿。不同的是,當時是因為房子二次銷售無法過戶。記者了解到,去年一名自稱是中集集團下屬子公司員工的市民在問政平臺上反映,其所在公司原本在深圳,2016 年其響應公司號召搬遷到松山湖,當時搬遷中集智谷的企業員工還可以享有中集智薈園人才福利房分配的政策。?
“當時 (公司) 鼓勵大家搬遷,宣傳購買福利房之后在企業服務 5 年,5 年服務期滿房子就可以進入市場自由流通銷售。去年房子紅本產權登記已滿 5 年,但卻遇到該房不能過戶和不能抵押貸款的問題”。其還稱,據松山湖不動產中心回復,因為中集集團跟管委會有合約,即使證滿 5 年之后,中集智薈園的房子還是不能辦理過戶和銀行抵押貸款,而這跟之前購房時他們員工簽訂的協議相差甚遠。?
隨后,松山湖方面回復該市民稱,中集智薈園是中集產業園配套雙限人才房項目,開發商為東莞中集創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該項目具有政府扶持性質,相關文件未明確產權登記滿五年的雙限房二次轉讓相關政策。目前,松山湖管委會有關部門正在與中集產城進行協商處理,待雙方明確中集智薈園雙限房后續處理意見后,將依照相關規定加快落實和執行。?
小區整體入住率較高 中介稱轉讓過戶無限制?
3 月 18 日,記者實地走訪中集智薈園人才房項目看到,該項目與周邊商品房并沒有太大區別,整體入住率較高。記者還從貝殼找房平臺看到,該小區目前有 20 余套房源掛牌在售,面積段在 77 至 125 平方米之間,單價低至 27000 元 / 平方米。當前松山湖二手房價格跨度較大,熱門小區二手房源多為 “3 字頭” 到 “5 字頭”。縱觀整個區域,中集智薈園低至 “2 字頭” 的單價,價格優勢較為顯著。?
隨后,記者以普通市民身份向貝殼找房一名房產經紀人發起咨詢。她告訴記者,中集智薈園小區一共 13 棟,房產性質為普通住宅。她還稱,中集智薈園小區要證滿 5 年才能出售,現在才有符合條件的房源出售,所以在售的房源并不多。當記者進一步詢問中集智薈園作為人才房是否有轉讓限制時,該經紀人直言 “沒有限制,前幾天才過戶完一套”。談及該小區的核心優勢,她表示 “價格會比周邊其他小區便宜,且很多業主都無欠款,現在買房最快這個月就可以過戶”。?
據東莞市住建局官網信息,中集智薈園位于東莞市松山湖金多港青田路東側,由東莞中集創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屬于 “雙限房” 項目 (即限房價、限銷售對象)。該項目于 2016 年 8 月 26 日取得預售許可證,而最新一次取得預售許可證是在 2020 年 11 月 10 日。?
另據松山湖管委會官網,2016 年 11 月中集智薈園首批購房人名單公示。截至 2024 年 3 月,已公示 28 批購房人名單。據介紹,根據管委會與東莞中集創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簽訂的《雙限房物業限制銷售協議書》,購房對象經東莞中集創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資格審核后,由松山湖 (生態園) 規劃建設局對購房人名單予以公示。?
需要指出的是,在東莞市住建局以及松山湖管委會官網上,記者并沒有搜索到《雙限房物業限制銷售協議書》具體內容。而《東莞市三限房 (共有產權住房) 建設和分配試點方案》在產權轉讓方面則有明確規定,即 “承購人可按雙方協商自愿原則轉讓給政府指定代持機構或其他符合條件的申請人,而申請人應符合三限房銷售對象的基本條件,即受讓資格由所屬園區、鎮街核定”。?
松山湖管委會:現符合條件房屋可在報備審核后轉讓?
天眼查信息顯示,東莞中集創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控股股東為深圳市中集產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中集集裝箱 (集團) 有限公司控股。3 月 21 日,記者致電中集集團官網公開的客服電話,對方根據記者的采訪問題提供了中集產城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電話。隨后,記者致電前述公司,在記者告知來意后,該工作人員僅表示 “無法提供相關公司或負責人的電話”,便掛斷了電話。?
那么,雙限人才房能否在市場上正常流通?二次轉讓相關政策是否又已經出臺?更關鍵的是,中集智薈園人才房項目 2016 年就已開售,為何二次轉讓相關政策遲遲未推出?針對上述問題,3 月 26 日,松山湖管委會方面回應南都記者稱,中集智薈園所在地塊由東莞中集創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于 2014 年通過公開掛牌出讓取得,2016 年建成開始銷售。中集智薈園屬于雙限房,即在首次銷售時限制銷售對象和價格,并約定購房人所購住房,自產權登記之日起,五年內 (含五年) 不得轉讓。?
目前,該項目購房人已購房屋自產權登記之日起已滿五年的,若想進行轉讓,可向東莞中集創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申請,經報備審核后可以進行轉讓。?
“以房留才” 切莫誤傷群眾利益?
人才住房是東莞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松山湖中集智薈園人才住房二次轉讓引發爭議背后,實質上是其購房 “高門檻” 和轉讓近乎 “無門檻”,以及其遠低于市價的 “內部價” 和商品房高房價之間,形成的強烈對比導致。?
盡管當地回應中集智薈園人才房二次轉讓政策已明確,但此前政策反復不定、久未明朗亦是事實,且諸多疑問仍待解開。如人才房二次轉讓無限制,是否違背人才安居的政策初衷?再者,中集智薈園自建設之初便具有政府扶持性質,如今卻以低價進入市場自由流通,是否又如市民所言 “背刺” 商品房?一言以蔽之,松山湖作為東莞乃至大灣區高端人才集聚地,在政策制度制定方面應慎之又慎。利好人才之余,亦要避免誤傷群眾利益。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