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周四(5 月 9 日)表示,將取消所有購房限制,加入越來越多的城市地區取消限制的行列,以支撐搖搖欲墜的房地產市場。截至目前,樓市限購全國僅剩6地,分別是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海南省、天津市。
十多年前,許多城市就對購房實施了限制和嚴格的信貸要求,以抑制飛漲的房價和猖獗的投機行為。
但他們現在正在扭轉這些政策,以遏制以開發商債務危機、需求低迷和價格下跌為特征的經濟衰退。
擁有1250萬人口的東部城市杭州周四表示,已取消所有限購措施,“以促進(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自印發之日起……凡在本市范圍內購買住房的,不再審核購房資格。”
杭州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所在地的主要創新中心,也是全國最理想、最昂貴的購房地點之一。
擁有 1300 萬人口的西北城市西安在另一份公告中表示,它也取消了所有此類限制。
這些公告很快在社交媒體網站微博上獲得了超過 2.3 億的瀏覽量,許多用戶懷疑該政策是否會產生任何影響。
“以杭州的房價,取消限購還有什么意義?我還是買不起,”一位評論者寫道。
頗具影響力的出版商Bill Bishop稱此舉是“絕望的跡象”。
他在社交媒體網站 X 上寫道:“如果這不能提高銷量,就會出現更多麻煩,因為價格將不得不大幅下調。”
據統計,自去年年初以來,已有 20 多個城市取消了購房限制。
中國西南部的成都市上個月表示,在批準購買前將不再審查潛在買家的戶籍文件、社會保障和其他條件。
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內的幾個大城市已經部分取消了限制措施,但拒絕完全取消限制。
房地產和建筑業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以上,但該行業自2020年以來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那一年,國家收緊了開發商的信貸準入,以減少不斷增加的債務。
此后,恒大、碧桂園等大企業瀕臨破產,而房價下跌也打消了消費者投資房地產的念頭。
政府為支持該行業而采取的措施迄今為止收效甚微。習在很大程度上堅持了他發表的格言:“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上個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如果危機得不到妥善解決,中國經濟從疫情中復蘇可能會步履蹣跚。
報告中指出:“如果不對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采取全面應對措施,增長可能會放緩,從而損害貿易伙伴。” #樓市限購全國僅剩6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