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首個大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之后,上海徐匯區即將引入全新的產業地標級項目【北楊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2016年,徐匯區南部的華涇鎮進行了北楊地塊的規劃,一些曾經的工業廠房和城中村被新的產業用地所取代,這一舉措被視為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一年后,西岸舉辦了首屆人工智能峰會,徐匯隨之推出了人工智能產業“雙T”載體計劃,其中包括西岸智塔(AI Tower)和北楊人工智能小鎮(AI Town),從而為北楊地區的新定位奠定了基礎。
轉瞬間幾年過去,高樓已經拔地而起。北楊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首期將于2024年6月竣工并交付使用,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14萬平方米。首先面世的將是華發路南側的五棟研發型總部辦公樓宇,將迎接人工智能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的入駐。
2026年至2027年之間,整個項目工程將達到全面竣工,形成一個集商業、辦公、住宅、教育、生態綠地和濱河景觀廊道于一體的全新產業新市鎮。
今年漕河涇開發區迎來了成立4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北楊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落成,標志著徐匯區與臨港集團合作打造的旗艦項目取得了重要進展。這將成為漕河涇開發區轉型升級的典范,同時也為上海加速發展新的生產力和開辟產業新路徑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智力支持。
華涇鎮位于徐匯的西南門戶,正在全力打造成為科創重鎮、生態新城和品質新城。與40年前先有園區后有交通配套的漕河涇開發區徐匯本部相比,北楊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位于華涇,其規劃早在初期就考慮融入了兩縱兩橫的軌交網絡。該項目坐落于軌交15號線朱梅路附近,毗鄰正在建設中的機場聯絡線、軌交19號線和23號線,具備了超級樞紐的生態TOD屬性。
據了解,北楊項目劃分為10個地塊,包含地鐵上蓋寫字樓、高層總部辦公樓、庭院式獨棟辦公樓、租賃住宅以及逸夫小學等多種建設項目。
其中,B地塊位于華發路南側,即將竣工并交付使用。主要建設內容為高層總部辦公樓,單體建筑面積介于7000至3萬平方米之間。已有國家級新型研發機構確認入駐,預計將于今年秋季揭開面紗。
北楊項目在初期立項時就明確了“創建產城深度融合的新典范”為目標。在實際規劃和建設中,與人相關的各項因素都被優先考慮和安排。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北楊作為該區新興的產業平臺,緊跟著徐匯區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特別針對人工智能和互聯網企業的需求,在建筑功能和硬件設施等方面進行了調整。舉例來說,部分樓宇的樓板承重和供電量標準會適當提升,以滿足企業機房布局的需求;此外,面積在3000至5000平方米之間的花園式獨棟辦公樓,可滿足中小型企業總部辦公的需求。
近年來,新建的產業園區開始將保障性社會租賃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人才公寓納入規劃,這是推動產業與城市深度融合、實現居住與工作平衡的新趨勢。
北楊項目計劃建設約10萬平方米的保障性社會租賃住房,預計于今年年底完工并明年投放市場。這些住房將提供建面約30-90㎡、1-3房多種戶型選擇。
這里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住宅區位于整個北楊地塊的中心位置,住戶可以步行到達園區的各個角落。入住的白領能夠在短距離內方便地完成通勤,同時享受休閑娛樂設施,真正實現“生活在工作旁”的便利。
據估算,北楊項目建成后,將引入約4至5萬人,包括商業、辦公、居住和就學人群。對于目前戶籍人口約為3萬人的華涇鎮來說,這相當于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一個華涇鎮的人口規模。
為此,北楊地塊周邊的交通組織工作正在提前進行優化。除了利用“兩縱兩橫”的軌交網絡來分流壓力外,還將推進長華路、華發路和老滬閔路的拓寬和升級改造。
北楊項目在規劃中提出了“活力一街區,未來零距離”的理念。
具體來說,“活力一街區”是指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的街區,具備溫馨氛圍、多樣功能、全齡友好環境以及舒適健康的生活條件,讓周邊居民能夠享受北楊小鎮的各類公共設施。
“未來零距離”旨在圍繞綠色出行、智慧發展和低碳生活等方面,構建一個綜合性的低碳交通系統,包括汽車、軌道交通、公交、自行車和步道,打造一個低碳環保的智慧城市空間。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