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市自然資源局發布國務院批復的《佛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2021—2035 年)》最終文件,為佛山未來發展描繪出一幅宏偉藍圖。其中,大瀝、陳村、北滘納入中心城區這一舉措備受矚目,同時在居住、教育、交通等多個方面均給出全新發展方向。
中心城區擴至 596 平方千米,構建全新空間結構
規劃明確佛山規劃分為市域和中心城區兩個層次。中心城區規劃范圍涵蓋禪城區,南海區桂城街道、大瀝鎮、獅山鎮部分區域 (原羅村街道),順德區樂從鎮、陳村鎮、北滘鎮,面積達 596 平方千米。預計整個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將達 500 萬人,管理服務人口 600 萬人。
在空間結構上,中心城區將構建 “一核三心、雙軸多片” 格局。“一核” 為中心活力區,即祖廟 - 環文華公園 - 佛山站 - 千燈湖區域,這里將打造為多功能融合的城市公共活動中心,集聚城市核心功能、展現門戶形象、支撐服務業提質升級。“三心” 分別指佛山新城、禪西新城和廣佛合作發展核,作為重要公共服務中心與發展帶動核心。“雙軸” 包括城市中軸線(瀝桂新城 - 中心活力區 - 佛山新城)和東平河水軸線。“多片” 則有祖廟 - 桂城都市綜合服務區、石灣文化產業創新引領區等多個各具特色的功能片區。
居住用地占比超 2 成,各片區宅地供應有側重
規劃顯示,至 2035 年,中心城區規劃居住用地約 132 - 136 平方千米,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控制在 25% - 28%。在宅地供應方面,不同片區各有重點。祖廟 - 桂城都市綜合服務區重點依托老城區改造建設綜合居住片區;石灣文化產業創新引領區、張槎 - 南莊數字經濟及精密智造集聚區、大瀝現代商貿物流區,依托存量空間盤活與產業轉型升級,建設中密度大型居住片區;佛山西站綜合樞紐發展區、三龍灣科技城智造創新區、樂從 - 北滘先進制造區,重點增加人才住房用地供應,建設產業創新社區,吸引創新創業人才集聚。
市域構建 “一主兩副七組團” 空間結構
放眼整個佛山,到 2035 年,市域常住人口嚴格控制在 1130 萬人以內,管理服務人口預計 1250 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預計 96.50%。規劃提出構建 “一主兩副七組團” 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市域城鎮空間結構。“一主” 即中心城區,承擔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等核心功能。“兩副” 為大良 - 容桂 - 倫教和佛北兩個市級副中心,輻射帶動周邊發展。“七組團” 包括高明、三水、西樵 3 個綜合性功能城市組團,以及里水、九江 - 龍江、空港、丹灶 - 白坭 4 個專業性功能城市組團,是推動城鄉融合和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節點。
市級副中心(大良 - 容桂 - 倫教)包括順德區大良街道、容桂街道、倫教街道,將重點打造德勝河活力區等,建設對接廣深、聯系港澳的智慧宜居城市副中心,宅地供應引導老城區改造,增加重點平臺、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居住用地供應。市級副中心(佛北)包括南海區獅山鎮(不含原羅村街道),三水區云東海街道、樂平鎮,促進產業協作和產城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佛山大型產業集聚區,形成產城融合的綠色低碳城市副中心,宅地供應加強居住用地空間保障,向產業集聚區周邊布局。
擬新增 39 所高中,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
在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方面,教育領域將迎來重大變革。佛山將優化教育設施空間布局,保障教育用地供給。保留并完善 7 處高等教育院校、34 處高中階段學校,規劃擴建 14 處高中階段學校,新增 39 處高中階段學校。同時,初級中學、小學、幼兒園按照千人學位數分別不低于 40 座、80 座、40 座配置。
醫療方面,保留并完善 8 處市級以上醫療衛生設施,規劃擴建 2 處,新增 1 處。每個鎮街至少設置 1 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口超 10 萬的,每新增 5 - 10 萬人口,可增設 1 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分中心。社會福利設施方面,保留并完善佛山市頤養院等,規劃新增佛山新社會福利院,按標準配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托老所。文化設施方面,保留并完善佛山市工人文化宮等,按標準配置文化活動中心和社區文化活動站。體育休閑方面,保留并完善嶺南明珠體育館等體育設施,按不同人口規模配置相應運動場地,到 2035 年,中心城區人均體育用地面積不低于 0.50 平方米。
新增至少 3 條城際,共建廣佛全域交通網
交通建設方面,佛山規劃形成對外開放、多向放射的國家鐵路總體布局。在現有鐵路基礎上,推進廣湛高鐵、珠肇高鐵等建設,規劃新增柳廣鐵路,依托周邊樞紐銜接更多高鐵通道。同時,完善城際鐵路環線與放射線網絡,在現狀基礎上推進廣佛環線西環建設,規劃新增佛山經廣州至東莞城際、肇順南城際、廣佛江珠城際等線路。
規劃強調共建廣州都市圈,共織廣佛全域交通一張網。協調推動佛山與廣州樞紐共建共享、網絡一體銜接,實現兩市中心城區及重要城市組團直連直通,共建廣佛 1 小時通勤圈。規劃廣佛一體城市軌道網,推進軌道銜接通道建設,加快佛山 11 號線建設。與廣州共筑環形放射狀高快速路網格局,加快跨市道路建設。從 2035 年綜合交通規劃圖可見多條軌道線路的布局。
開展佛山通用機場前期規劃,完善交通樞紐
機場建設方面,佛山將規劃建設珠三角樞紐 (廣州新) 機場,積極發展航空客貨運輸服務,將其打造為大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旅客聯程運輸樞紐。同時,開展佛山通用機場的前期規劃研究。根據此前規劃,珠三角地區須新增通用機場布局 22 個。此外,還將完善現狀佛山西站等樞紐的接駁換乘條件,推進廣湛高鐵佛山站、珠肇高鐵高明站、珠三角樞紐 (廣州新) 機場站建設,強化樞紐服務覆蓋與互聯互通。
重點建設 3 個城市級核心商圈,打造多層次商圈體系
以打造區域消費中心為目標,佛山將完善多層次高品質的城市商圈體系,建立 “城市級 - 地區級 - 社區級” 三級商圈。將結合各級商圈布置,完善商業服務設施布局,打造 “3 + 9 + N” 城市商圈體系。“3” 指重點建設祖廟 - 季華路商圈、千燈湖商圈、大良 - 容桂商圈 3 個佛山城市級核心商圈,面向全市、輻射粵港澳大灣區和珠江西岸地區,滿足高端購物等多元化消費需求。“9” 指打造 9 個地區級商圈,與城市級核心商圈錯位經營和功能互補。“N” 表示完善多個省級特色步行街配套建設,打造嶺南特色綜合商街,推動一批特色步行街建設,建成一批綜合性商業設施。
構建特色城鄉游憩網絡,統籌生態保護
佛山將依托自然資源本底,統籌推進國土空間保護、修復與治理,構建 “三屏六楔、兩脈兩環、藍綠成網” 的市域生態保護格局,增強生態系統功能。通過線性游憩路網串聯城鄉各類節點,融合多種功能,構建特色、多元、均衡、全齡友好的城鄉游憩網絡。綠道總長度約 3000 千米,包括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碧道總長度約 1020 千米,形成 “三環六帶” 格局;打造 11 條南粵古驛道文化線路,總長度約 593 千米,規劃保護并修復 86 處古驛道一級遺存。未來,佛山還將完成自然保護地相關工作,完善四級城鄉公園體系。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