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已然進入尾聲,而上海上半年的土拍其實也早在5月底提前收官。
面對房地產市場這一輪深度調整,今年上海也是主動降低了土地供應節奏,以提升土地資源市場化優化配置。
據鳳凰網房產上海站統計,今年上半年,上海土地公開市場共成功出讓17宗涉宅用地,成交總建筑面積約為80.55萬平方米,土地出讓金總額約為415.96億元。與2023年同期的數據進行對比,成交建筑面積同比下降了59.5%,成交金額也下降了19.83%,顯示出明顯的回落態勢。
雖然公開市場的成交量有所下滑,但非公開市場的成交表現卻呈現出一定的增長態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上海非公開市場共成功出讓7宗地塊,出讓總面積達到20.28萬平方米,同比(13.57)增加49.45%,總攬金約255.3億元,同比(100.99)上漲152.8%。
Part.1
土地公開市場:17幅宅地,封頂率58.8%
2024年上半年,上海經公開市場途徑共成交土地17幅,總建面約80.55萬平方米,成交總額約415.96億元,平均溢價率7.36%,平均樓面價51637元/㎡,共有17家房企殺出重圍,成功拿地。
其中,4宗底價成交,3宗溢價成交,10宗封頂進入一次性報價,封頂率58.8%,與去年同期相比,熱度下滑明顯(78%)。
從供應區域來看,分布于浦東新區、靜安區、普陀區、楊浦區、閔行區、寶山區、松江區、奉賢區8個區域,傳統交易大區青浦、嘉定區則是零供應。
熱度方面,城市頭部價值板塊和區域的優質地塊具有較高的市場熱度。
以閔行區為例,其所出讓的三宗宅地均成功進入搖號環節,最終全部封頂成交,其中閔行七寶地塊與閔行浦錦街道都吸引了超過12 房企參拍,其中不乏部分財務穩健的民企。
拿地企業方面,央企國企憑借著在資金、開發經驗等的優勢,繼續擔當拿地主力,與此同時,民企拿地勢頭進一步減弱。據統計,上半年,央企國企共計拿下了15幅土地,涉資金額375.03億元,占總成交金額的90%,民營企業中,僅有大華、龍湖(聯合建華)有所收獲。
其中廈門國貿以87.38億元的全口徑拿地金額在所有房企中位列榜首,17幅宅地中,國貿地產共參與了5宗地塊的競拍,最終斬獲3幅地塊,滿載而歸。
Part.2
7幅地塊協議出讓,總攬金約255.3億元
近年來,隨著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上海城央的歷史風貌煥新項目逐步進入市場視野。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7幅地塊以公開遴選和協議出讓的方式成功實現出讓,出讓總面積共計20.28萬平方米,總成交金額約為255.3億元。參與拿地的企業主要以地方城投和地方深耕型企業為主,比如徐匯城更、新靜安集團、浦發集團。
其中,出讓價格最高的為徐匯城更摘得的徐匯區長橋街道xh315-10、xh313-16地塊,該地塊出讓面積為3.97萬方,出讓總價高達79.04億元。
其次為新靜安集團摘得的靜安區江寧社區C050201單元038-4地塊,該地塊出讓面積為2.67萬方,出讓總價為50.66億元。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房企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拿地,比如中建壹品。
今年4月份,中建壹品以37.5億元競得上海新瓏坊企業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其相應債權。據了解,上海新瓏坊所涉及的主要資產為上海楊浦濱江定海街道154街坊地塊。
Part.3
上海土地市場的四個特征
縱觀上半年上海土拍,我們也不難發現當下上海土地公開市場的一些特征。
1)土拍熱度回落,封頂率僅58.8%
受新房市場銷售低迷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上海土拍降溫明顯,房企報名數下降,去年19幅地塊參拍房企達到60家之多,地塊平均報名家數達到9.2,而今年上半年17幅地塊僅34家,地塊平均報名家數僅有2家。
土地市場的“冷清”最終也顯示在數據上,最終17幅地塊中僅有10幅封頂進入一次性報價,封頂率僅58.8%,遠不及2023年上半年平均78%的封頂率。
2)頭部價值板塊高熱,土地市場分化延續
閔行七寶、浦錦街道、浦東世博、靜安中興社區等頭部價值板塊的優質地塊掀起較高熱度,競拍時房企出價頻率也高,最終都以封頂價成交。
而非核心與外圍板塊地塊均底價成交,房企對這些非核心地塊拿地意愿進一步降低,地方國企托底已經成為常態。
今年以來,上海土地市場的冷熱不均與板塊分化愈加明顯。
3)開發速度放慢,入市率變低
銷售市場回暖受阻的現狀也大大影響了新開工動力。
據鳳凰網房產上海站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18日,今年上半年共出讓地塊17幅,其中已開工地塊僅有3幅,整體開工率為17.6%,低于去年同期。
其中,從拿地到開工時間最短的地塊為招商蛇口松江區泗涇鎮SJS20005單元14-01、16-02、17-07號地塊,1月10日拿地,4月份動工,與此同時,該地塊也是開盤最快的項目,于今年6月22日開盤,從拿地到開盤,用時163天。
相較之下,去年同類型地塊從拿地到開盤的最快速度僅為126天,顯示出當前市場環境下項目推進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4)競拍規則不斷變化
今年,上海集中供地的競拍規則也是不斷變化。3月份,一批次土拍,上海對執行了18年的“7090”政策進行調整,其中,多層、小高層、高層的中小套型住宅建設面積上限調整為100平方米、110平方米、120平方米,中小套型占比則從50%到70%各有不同。
6月份,又取消了土拍溢價率限制,土拍市場重新回歸到“價高者得”時代。與此同時,也不再設置房地聯動價,中小套型比例要求又一步下調。其中,楊浦長白社區、楊浦平涼社區、寶山顧村地塊要求比例50%,奉賢新城地塊要求比例40%。
結語:
整體來看,當前土地市場低迷的大環境未改,但上海在各城市中仍保持相對優勢。
展望后勢,雖然政策利好不斷疊加,但行業短期復蘇的預期并不強烈,土地市場將更注重有效供應,結構性調整仍將持續。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