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的交流群里熱烈討論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 多校劃片。僅僅相關關鍵詞就多達 41 條,由此可見討論的激烈程度。不僅在社群中,我們的公眾號后臺也經常收到類似的留言:“請問鄭州會實行多校劃片嗎?什么時候實行?”“在鄭州還能不能買學區房了?” 今天,就來和大家深入聊聊這個話題。
多校劃片的概念與影響
光從字面意思理解,多校劃片指的是一個社區對應多所學校,其中既有名校,也有普通學校。在理想狀態下,片區內學生全部打亂進行大搖號入學。這一方式必然會讓家長們感到恐慌,因為原本 100% 的入學升學率可能會降低至 75%、50% 甚至更低。這也成為很多人判斷學區房將走向終結的根本原因。
然而,多校劃片并非近幾年才出現的新政策。早在 11 年前,國家就已經開始探索這一領域。
多校劃片的發展歷程
2013 年,國家提出義務教育改革方向,為后續政策的出臺奠定了基礎。
2014 年,福建省率先開始制定相關方案,漳州市草擬了改革方案,成為地方探索的先行者。
2015 年,教育部點名 24 個重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濟南、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鄭州、長沙、貴陽),將這些城市作為改革的重點推進區域,鄭州也在此時被納入其中。
2016 年,教育部首次在文件中正式提出多校劃片的概念,標志著這一政策從地方探索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政策引導。
2017 年,北京朝陽區等地區率先開始執行多校劃片政策,成為全國范圍內率先實施的區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實踐經驗。
2019 年,北京海淀區實施新購房多校劃片政策,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了多校劃片的實施細則,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2020 年,北京西城區實施 “731” 政策,對入學條件和劃片規則進行了調整,在房地產市場和教育領域都引起了強烈反應。
2021 年,漳州正式實施多校劃片政策,合肥推出學位限定政策,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教育資源整治的行列中來。
2022 年及之后,北京各區域繼續深化多校劃片政策,例如海淀升級相關措施,不斷優化政策執行效果。
盡管鄭州在 2015 年就被 “點名”,但需要明確的是,此點名并非要求立即采取具體行動。在這 24 個被提及的城市中:
除了北京,幾乎沒有城市能做到各區全面實現多校劃片。北京在多校劃片政策的實施上走在全國前列,通過多年的實踐和調整,逐步在全市范圍內推進,但即便如此,實施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
部分城市僅在個別區域、部分學校實行多校劃片。而且這種劃片并非簡單的一刀切式大搖號,而是針對報名人數大于招生人數的溢出部分進行搖號。例如,在一些城市的熱門學區,當報名人數超出學校招生計劃時,超出的學生通過搖號方式分配到周邊其他學校,以緩解入學壓力,平衡教育資源。
還有部分城市明確表態,雖然開展了試點工作,但不會全面執行多校劃片政策。這些城市在權衡本地教育資源現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家長的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后,認為全面推行多校劃片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不利于教育的穩定發展。
鄭州多年前就被要求探索多校劃片政策,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進展相對緩慢。
鄭州推行多校劃片的可能性分析
那么,鄭州到底會不會推行多校劃片呢?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從長遠和短期兩個階段來看。
長遠來看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分析,鄭州推行多校劃片是必然趨勢,主要基于以下兩個依據:
教育公平是大勢所趨:盡管我們都知道絕對的公平并不存在,優質尤其是頂級教育資源在任何時候都注定是稀缺的。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TOP 學校周圍的房價往往會高于其他片區。然而,為了抑制社會對學區房的過度、病態追逐,多校劃片是一種簡單、直接且有效的方式。通過多校劃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學區房與優質教育資源的緊密綁定,讓更多學生有機會享受到優質教育。
政策導向明確:鄭州作為 “多校劃片” 24 個試點城市之一,在政策層面上有明確的推進要求。2022 年,河南在《關于做好 2022 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探索推進有條件的地區實行多校劃片。這表明從省級層面已經將多校劃片納入教育改革的規劃之中,雖然目前后續進展并不明顯,但從長遠來看,政策的推進和實施是大概率事件。
短期內
短期內,鄭州大概率不會實行多校劃片,即便實行,也不太可能在全區域、所有學校推行。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學區房市場相對穩定:鄭州頂級學區房片區數量并不多,主要集中在老金水和老中原區域。例如,文一小學 + 省實驗中學的組合是房價的最高點,其他還有緯五一小學 + 八中、優勝路小學 + 七中、外國語中學等優質學區組合。目前,這些學區房的成交量和價格基本都在可控范圍內。而且,這些學校雖然部分班級班額接近飽和,但并沒有公開進行學位預警。這說明當前學區房市場尚未出現過熱或失控的情況,沒有足夠的動力促使政府立即推行多校劃片政策。
民辦中學的緩沖作用:鄭州有不少口碑不錯的民辦中學,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區房的熱度。需要注意的是,民辦轉公辦是未來的必然趨勢,隨著政策的推進,未來民辦小學、初中的數量將逐漸減少。但在現階段,民辦中學的存在為家長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選擇,緩解了對公辦名校學區房的競爭壓力。
新房配套學校的吸引力:鄭州很多新房在入市時,會引入名牌小學、初中進行合作。雖然大多數是以托管、合作甚至掛名的方式合作,但這種 “改善居住 + 就近入學 + 硬件條件良好” 的組合,吸引了很多家長。例如,一些新建小區配套的學校雖然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名校,但通過與名校合作辦學,在教學理念、師資培訓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支持,為家長提供了除傳統學區房之外的新選擇。簡單來說,鄭州優質名校目前并沒有出現招生嚴重爆滿的現象,名校學位資源的緊張程度還不足以倒逼分配政策和規則立即作出改變。因此,多校劃片在鄭州目前并不迫切。所以,在最近一次提及 “多校劃片” 的文件中,使用的字眼是 “探索、推進、有條件的地區”,這也體現了政策推行的謹慎態度。
鄭州平衡教育公平的舉措
這幾年,鄭州一直在努力平衡教育公平,縮小名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差距,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循序漸進地推進:
教師輪崗
在鄭州,尤其是金水區,“輪崗” 并不是一個新鮮概念。金水區最早的教師輪崗可以追溯到 2008 年。當時,金水區教體局將轄區內的小學分成 5 個學區,每個學區內部的教師進行相互交流。一年后,交流范圍進一步擴大,學區與學區之間也開始實行教師輪崗。這一舉措有明確的指標要求,符合交流條件的老師,5 年內必須全部輪崗交流,并且間隔兩年后要重新輪換。其主要目的是讓師資流動起來,從教育資源較強的學區流動到相對較弱的學區,實現教育資源的 “削峰填谷”,促進區域內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教育集團化
教育集團化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趨勢。在中原區,你能看到眾多伊河路小學、互助路小學的分校;在金水區,也能看到多個緯五一小學、省實驗中學的分校。這不僅僅是樓盤配套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通過教育集團化,名??梢詫ζ胀ㄐW進行托管與帶動,再通過師資交流,實現名校與普通小學之間的資源共享。在這個過程中,名校和普通小學在相互融合中逐漸縮小差距,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當集團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師資實現了充分互換,再在學區內實行多校劃片,家長的抵觸心理自然就不會那么強烈了。我之前給大家分享過省實驗、外國語、四中、一中集團校的詳細情況,包括各個集團校都有哪些學校,它們之間是怎樣的關系,是集團校還是一校兩區等,都標注得很清楚。如果你想了解這些內容,可以掃碼找小助理領取一份《四甲教育集團名單》。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