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撤辣沒能扭轉樓市的跌勢。 進入6月,香港住宅成交量下降三成,新房跌穿2015年價格。
據報導,辣招指的是,香港政府為打擊房地產炒作行為,抑制房價過快上漲而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俗稱。 2010年以來,港府陸續推出了多項樓市辣招,不過,隨著樓市降溫,2023年10月,港府就局部撤銷辣招,并在今年2月28日全面撤辣。
全面撤辣之后,內地買家購買香港物業的稅費與港人等同,稅費降低后,內地買家的涌入給香港樓市成交量帶來明顯影響。 香港土地注冊處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香港住宅樓宇買賣合約數量上升至3971套,而在此之前的半年,月度成交量基本在3000套以下。
4月,撤辣政策效果凸顯,香港住宅樓宇買賣合約數量大幅上升至8551套,5月下滑至5546套,不過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
進入6月,撤辣后累積的置業需求一下子被消化后,住宅成交量開始明顯減少。 近日,香港土地注冊處統計的數據顯示,6月香港住宅樓宇買賣合約數量為3856套,月增率下降30.5%,較今年4月的成交高點減少了一半。
新房市場上,盡管房企已采用了降價策略,但銷售仍難以顯著提升。 例如,紅磡「THE HADDON」項目開盤推出了63套房,開盤首日僅成交了13 套,去化率僅20.6%; 長沙灣恒珀項目,則在開盤首日零成交。
價格方面,新盤價格已跌穿2015年的水平。 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香港商品住宅售價指數于今年首5個月回落1.7%,已從2021年9月樓價高峰期回落23.1%。 其中,中古屋價格整體已回落至2016年的水平; 新房價格回落至更早的水平,較2015年同類型項目低逾10%。
仲量聯行的分析報告稱,內地買家于撤辣后涌入香港樓市,為樓市帶來新需求,然而,香港買家受到高息影響,置業意愿減弱,此消彼長下,新需求的影響有限。 在持續高息及物業估值下滑的環境下,銀行自然收緊按揭貸款的審批,對向來依賴銀行貸款的香港本地買家造成影響,香港本地買家獲批銀行按揭貸款的難度越來越大。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樓價自2021年9月以來已連跌三年,而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樓市從未經歷如此持續的跌勢。
他建議,政府推出以下救市措施,成立專責小組評估樓市風險水平,并制定措施以降低風險; 向首次置業人士提供低息貸款; 向合資格的人才推出額外的置業鼓勵措施,將住宅物業納入新資本投資入境計劃的投資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