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5 日下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 “部長通道” 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針對金融領域的諸多關鍵問題,如房地產融資、小微企業融資、金融行業 “穩” 與 “進” 態勢以及促消費惠民生等,作出了全面且詳實的回應。
拉長 “白名單” 全力支持保交房
去年 1 月和 12 月,金融監管總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分別建立了房地產和小微企業兩項融資協調機制,從供需兩側發力,致力于解決企業融資難和銀行放貸難的雙重困境,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以及小微企業紓困提供了有力支撐。
李云澤指出,在房地產融資方面,將繼續秉持 “以城市為主體,以項目為中心” 的原則。實踐表明,好企業可能存在差項目,而差企業也不乏優質項目,以項目為核心構建 “白名單”,能夠更為精準高效地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切實維護廣大購房人的合法權益。目前,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已審批貸款超 6 萬億元,涉及已交付和在建住房超 1500 萬套。
談及今年的重點工作,李云澤明確表示,其一,支持穩樓市,持續推動融資協調機制擴圍增效,拉長 “白名單”,讓更多符合條件的項目順利獲得貸款,堅決確保保交房工作的落實。其二,配合促轉型,抓緊研究制定配套融資制度,助力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構建,推動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小微企業融資從 “一增一減” 發力
在小微企業融資工作上,金融監管總局去年指導區縣設立專班,深入開展 “千企萬戶大走訪” 活動,全力打通融資過程中的堵點與卡點。自去年 10 月以來,專班累計走訪超 5000 萬戶,授信總額超 10 萬億元,初步達成了 “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 的目標。由于我國民營企業占企業總數 92% 以上,小微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更高,支持小微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支持民營企業。
李云澤強調,下一步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解決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具體從 “一增一減” 兩個方面著手,推動融資協調機制發揮更大效能。“一增” 即增加信貸投放,使機制覆蓋更多民營企業,做到應貸盡貸、應續盡續;“一減” 則是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綜合融資成本,讓企業切實享受到更多實惠。
“穩”“進” 雙向發力成果顯著
2024 年是金融監管總局全面履職的首個完整年度。李云澤稱,金融監管總局統籌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穩” 的態勢和 “進” 的步伐愈發顯著。
“穩”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金融行業穩健運行,主要監管指標處于健康區間,銀行資本充足率提升至 16%,保險償付能力上升至 200%,不良貸款率降至 1.5%。二是金融風險穩步收斂,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和存量風險有序處置,增量風險得到有效遏制。去年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全年共處置不良資產 3.8 萬億元,創歷年之最,成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三是金融改革穩妥推進,黨的領導全面加強,監管改革平穩有序,央地協同顯著增強,強監管、嚴監管持續深化。
“進” 同樣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資金供給量增價減,去年銀行業保險業新增資金投放超 30 萬億元,新發放貸款平均利率下降 0.6 個百分點,經濟金融循環更加暢通。二是金融服務提質增效,科技、先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貸款平均增速顯著高于平均水平,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保險賠付同比增長近 20%。三是行業治理持續完善,資本補充機制日益健全,保險新 “國十條” 發布并實施,資管機構財富管理能力穩步提升,金融對外開放邁向更高水平。
多措并舉促消費惠民生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提振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科技創新則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李云澤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重點加強兩方面工作。
在促消費惠民生方面,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金融監管總局將著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不僅關注 “物” 的領域,更聚焦 “人” 的領域,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具體舉措包括:一是提供更豐富的金融產品,針對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場景,鼓勵金融機構 “量身定制” 金融產品,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金融需求;針對長期、大額消費需求,研究提高消費貸款額度,延長消費貸款期限。二是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務,強化數字賦能,提升服務效率與體驗,同時解決老年人、外國游客等金融服務的堵點和難點問題。如今年春節前上線車險好投保平臺,解決新能源車投保難問題,實現愿保盡保、凡投必保。三是營造更放心的消費環境,優化監管政策,推動金融服務更好匹配消費需求,激發消費潛力。近期推出金融產品查詢平臺和金融消費者保護服務平臺,同時持續加大對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力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李云澤最后表示,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堅決貫徹全國兩會精神,雷厲風行、干字當頭,以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貢獻更大力量。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