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不過5年,廣州文和友正式歇業。
2020年7月試營業期,廣州文和友單日排隊取號數近3000桌,相信大家當時的朋友圈、小紅書都能看到不少打卡照。
樂居君身邊甚至有朋友排隊兩個鐘,只為打卡一家吃小龍蝦的餐廳。
誰也沒想到,不到5年,這個曾經的香餑餑,變成人人唾棄的“空城”。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2月19日下午,樂居君現場實探發現,廣州文和友商戶已基本搬離,入口處已經被圍起來,但現場沒有看到有關歇業的通知。
部分商戶也只是掛著“休息中”的牌子。
從窗戶看進去,還有一兩家商鋪亮著燈,也有人在進食,樂居君猜測他們應該是商戶而并非客人。
有意思的是,營業時的廣州文和友吸引不少人打卡,歇業后也不乏來拍照的人。在樂居君逗留的半個鐘內,起碼有三撥人在廣州文和友入口處拍照留念。
“看新聞說它倒閉了,就過來湊熱鬧拍個照,以后拆了就拍不到了。”
阿文是資深的“沖浪達人”,知道廣州文和友歇業消息后,抽空過來拍照打卡,但此前他并沒有在文和友消費過。“這種地方就是搞個噱頭,我覺得里面吃的東西跟美食節沒差,沒必要專門排隊去消費。”阿文說道。
住在附近的陳伯坦言,廣州文和友倒閉,是遲早的事。
“在廣州最繁華的地方搞這么個'騎呢'(意指奇怪)東西,不倒閉才怪了!”陳伯認為廣州文和友的外觀設計跟周邊建筑格格不入,甚至像一棟“爛尾樓”,影響市容。
“破敗”的廣州文和友,和隔壁的CBD大樓格格不入
陳伯提到即使住在附近,自己也沒有在廣州文和友消費過,因為它主打湖南特色,很少有符合廣州人口味的餐飲店。
樂居君在現場還遇到一位外賣小哥,他表示開業一兩年后,廣州文和友已經熱鬧不再,但前期還有一些外賣單,后來連外賣單都少了。
廣州太古匯公共事務部相關負責人近日提到,經過一系列的前期籌備,目前廣州文和友的各租戶計劃于近期結束營業,之后項目將進入深度規劃設計及改造的階段。
文和友總部相關負責人也向媒體表示,廣州文和友租約到期,不再續租。
這意味著,屬于廣州文和友的時代正式落幕了。
樂居君梳理時間線發現,廣州文和友失敗的最大原因,應該是“水土不服”:
2011年,23歲的文賓在長沙坡子街擺攤賣炸串,9個月后開了家“文和友老長沙油炸社”,這是文和友的前身;
2018年,獲得唐人神集團的戰略投資后,投資近1億元,占地5000㎡的文和友在長沙海信廣場正式開業
2019年,文和友擴建至20000㎡,內設60多家長沙小吃,年接待顧客約1000萬人次;
2020年,以“復古市井文化”為核心,文和友在廣州太古匯旁開業,這是文和友走出長沙的第一站;
開業約1年左右,廣州文和友商戶頻繁調整,人氣大幅下滑,2022年迎來升級改造,1樓被改造成海鮮街,3樓引入了當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劇本殺項目。
明顯,廣州文和友嘗試過“自救”,但團隊對廣州本地飲食文化不熟悉,光靠販賣場景和情懷,作用不大。
廣州文和友內部圖,攝于2021年2月
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長沙文和友仍是熱門打卡地,春節期間,長沙文和友線上排號小程序每天排號超過一萬號。
深圳文和友人氣也不差,在引入長沙網紅餐品品牌笨蘿卜后,周末及節假日餐廳大排長龍。
對于文和友在廣州遭遇滑鐵盧,文和友CEO馮彬曾公開表示,“我們最大的反思是我們不夠自信、是搖擺的。我們在廣州吃的最大的虧,在于想做廣州當地文化的同時,又舍不得把湘菜丟掉。”
樂居君認為,除了飲食文化差異,廣州文和友雖復刻了廣州上世紀老城風貌,但設計過于刻意,缺乏真實老廣生活氣息,難以引發情感共鳴,簡單來說就是“虛有其表,腦袋空空”。
長沙本來就是熱門旅游城市,深圳也是外來人口居多城市,文和友的懷舊復古路線能引發游客及外地人“獵奇”心理,但這招對于務實的廣州人,顯然不奏效。
既然想往“餐飲+文旅”方向靠攏,廣州文和友應該定期更新廣州本地內容和活動策劃,發揮文旅屬性,提升二次消費。
此外,運營成本高企也是廣州文和友倒閉的“催化劑”。
項目位于天河太古匯商圈,地段租金高昂,龐大的空間裝修和近30家店鋪人力帶來巨大成本,加上后期商戶頻繁更換,客流量和復購率不足,難以持續運營。
未來,廣州文和友建筑將在廣州徹底“消失”。
2024年7月,廣州自規局發布廣州文和友建筑外立面改造方案。
同年11月,建筑的改造申請進入了批后公示階段,從效果示意圖看來,改造后廣州文和友將不見蹤影。
太古匯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改造完成后,匯坊(廣州文和友)將以煥然一新且充滿活力的姿態重新亮相,成為廣州太古匯的重要延伸。
雖然在廣州失利,但文和友未停止擴張腳步。
依然主打懷舊情懷,今年1月25日,文和友在山西太原開業,這也是文和友繼廣州、深圳后在長沙外開的第三家店。
樂居君認為,拋開地域性后,文和友能否取得成功,取決于能否真正扎根城市特色,平衡商業與文化屬性,而非依賴短期流量。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