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珠海房企,在圈內日益矚目。
6月19日消息,華發股份18日披露,旗下珠海灣,將成全國首個無人機配送的智慧住宅小區。
其5月的銷售,也格外亮眼。
據克爾瑞,華發的增幅一騎絕塵,當月大漲六成,收獲119億元的銷售額,殺進前十,同期,全國百強房企均跌46%。
過去三年,董事局主席李光寧掌舵下,這家粵系房企,拿地與銷售并進,大幅擴表1300億,總資產達到4600億元。
樓市變局下,李光寧團隊不敢放松,帶隊變陣。
吃下猛藥
1-4月,華發與同行一樣,銷售額未見起色。
5月,政策利好頻出,熱門城市掀起久違的購房熱潮,華發趕上一波紅利。
新政頒布一周內,其全國多地項目熱銷,比如廣州中央公館,開盤三天,銷售額超7億元,成都華發閱天府、杭州華發武珹云府、珠海華發橫琴璽等多個項目,單周賣超1億元。
華發力推“以舊換新”,以“幫賣 直購 補貼”的模式,爭搶客源。
截至5月,單單此渠道,公司成交了超115套,還有236余套在進行驗房、評估。
華發起勢,李光寧團隊非一日之功。
過去三年,地產局勢動蕩, 華發規模一直穩中有升。
2023年,全口徑合同銷售額達1259.9億元,增長4.8%,在克而瑞排名升至14位,比2021年升了25位。
同行裁員,華發擴員,2023年增加6770人,員工數增至14948人。
高度聚焦的投資布局,支撐其穩住基本盤。
華發的土儲重點,聚焦于高能級的核心城市,比如上海、杭州、成都、廣州等是重中之重,占比超75%。
行情低迷時,這些城市的需求相對強,回暖時,也能率先反彈。
同行保守,李光寧團隊動作激進,大手筆拿地。
單是2023年,華發就出手競拍超100個地塊,將23個項目收入囊中,全口徑新增貨值727億元,拿地建面達497萬平方米,為近3年最高值。
低谷期,一手做多,李光寧也一手去化,拿出大力度促銷政策、更有誠意的價格。
2023年,他大幅加大營銷投入,銷售費用增至24億元,其他開支則全線收縮。
如,華發的管理費用,砍減了2億元,員工年均收入下降14萬元。
連帶計提16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上一年華發,凈利下降三成,只有18.38億元。
可是,李光寧將收入體量,推高到680億,逆勢增加約兩成。
核心推手
掌舵華發的李光寧,是進擊背后的核心推手。
1993年,他從中山大學畢業后,便入職華發, 2012年,他出任集團一把手,開始領導這家地方國企。
李接棒之初,華發的存在感不強,偏安于珠海一隅,體量只有七八十億,在克而瑞榜單中排名90開外。
他提出“立足珠海、面向全國”, 推動全國擴張,于2020年沖進千億房企陣營。
上海是李光寧團隊重倉的城市,其全國擴張的第一槍,就打在這。
2014年,他首次進擊,便以89.9%的溢價率,舉牌100多輪,拿下浦東張江宅地,此后瞄準核心區域,持續加倉下注,逐步挺進上海市場“前五”行列。
2022-2023年,李光寧團隊對上海的熱情不減,豪擲超340億元。
單是去年,就入手5宗地塊,權益拿地金額123億元,占全年投資額近一半。
不負所望,華發多個上海項目暢銷,如浦東的華發半島華庭,首開認籌率達到500%,三次開盤三次售罄;閔行區古美華府,認籌率高達3倍以上,連續兩次開盤日光,賣出47.64億元。
當下,上海已成華發最大的單一市場,去年賣出301億元,占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高歌猛進之時,華發管理團隊,也得到市場化的激勵。
據財報披露,撇開5位獨立董事及兩名監事,16位高管在2023年的薪酬,高達6425萬,人均在400萬左右。
其中,李光寧為683萬元。
一季度,市場低迷,李的團隊遇到風浪。
年初,上海項目海上都薈開盤,共計315套房源參與搖號,購房者僅認籌114組,認籌率僅36%。
5月固然大賣,依然難抵前期的拖累,1-5月,華發全口徑銷售額,為358.6億元,同比大降45%,
“如果后續銷售不理想,公司會想盡各種辦法促銷售。”華發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
組織動刀
李光寧領導的華發,有融資優勢。
2023年11月,其定增募資約51億元,至年末,有息負債1440億元,平均融資成本5.48%。
一年要支付的利息,高達81.5億元左右,好在長期負債較多,占比超83%,財務相對較安全。
這兩年,李光寧下棋更穩,以聯合拿地方式,減輕現金流壓力。
來源:圖蟲
去年,華發聯手華潤置地、招商、綠城等拿地,權益拿地金額達280億元,權益占比41%。
截至年末,在全國的18個儲備項目,僅5個獨立開發。
今年,李光寧的投資策略更謹慎,前5個月,權益拿地金額僅24億元。
刻下,市場緩慢復蘇,李光寧要保持業績,仍有壓力。他的發力重點,轉至華南區域。
華發將全國市場分為四大區:華東、華南、珠海、北方,其中,前三個區域占比近95%,尤其華東大區,長期占據半壁江山。
去年,華東大區罕見下滑,跌掉一成多,毛利率跌至12.2%左右。
一度表現平平的華南區,打了翻身仗,去年賣了310億元,增加120多個億,毛利率是華東大區的兩倍,盈利能力好得多。
年初,李光寧對華南的組織架構動刀,把長沙公司降為事業部,合并到廣州公司;廣州公司作為區域性的平臺,下設6個事業部,輻射華南全境。
他也已推進人事換防,總部執行副總裁向宇,受命前往華南、珠海兩大區域,擔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同時,李引入至少5員大將,其多有中海、金地、華潤置地等頭部房企任職履歷。
李光寧也用一手資本,改善利潤。
5月,華發稱,擬私有化華發物業,以加強與主業協同。
2023年,華發物業凈利2.5億元,連續兩年增長近30%,且有穩定現金流,在港股估值較低。私有化完成后,華發凈利將增加超過1.4億元。
對當下形勢而言,李光寧這招不失為一步好棋,至少能夯實報表,對沖波動。
圖片來源:華發股份,除標注外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