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和餐飲業首當其沖受影響,頻頻傳出結業消息。 樓市方面,隨著經濟下行,樓價亦持續整固,市場上一度出現撻訂潮。 據美聯研究中心綜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信息網》資料及市場消息,今年首8個月全港共錄得385宗一手撻訂個案,比起去年全年293宗高出超過3成。
然而,近數月情況已有改善,一手撻訂個案明顯回落,由今年117宗高位,持續跌至7月份僅16宗水平,即使8月回升至26宗,惟仍創半年次低,而宗數較3月高位更已大跌約77.8%。
但凡物業買賣,都需要簽署買賣合約,無論是臨時買賣合約或正式買賣合約,只要買方在簽署后決定悔約,需要被賣方沒收訂金,俗稱「撻訂」。 置業是人生大事,不論是購買一、二手物業,一旦選擇終止交易,買方須承諾「撻訂」后的金錢損失。 或許有不少市民也許會有疑問,撻訂后既「無樓」又要賠訂金,帳面看起來感覺不是太劃算。
一般而言,樓市突然急跌才會出現「撻訂」潮,而撻訂個案一般分為「撻細訂」及「撻大訂」,細訂訂金一般為樓價3%至5%,大訂為樓價5%至7%,即是說「細訂」連同「大訂」合計通常相當于樓價的10%。 若以一個800萬為例,付3%「細訂」即約24萬元,而「大訂」為7%,約56萬元,合共80萬元首期。 在今年首8個月一手撻訂個案中,撻細訂僅占83宗(占約21.6%),撻大訂錄302宗(占約78.4%)。
據差估署的數據顯示,7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269.8.按月跌幅擴按月跌1.88%,按年則跌13.72%,連跌3個月,創近8年低。 若將今年首8個月一手撻大訂個案302宗按購入年份劃分,當中以2021年購入占最多,達171宗。 當年樓價處高位,若買家選擇建筑期付款,到今年收樓才上會,或因現時銀行估價不足、個人財務狀況改變等原因無法上會,最終被逼撻訂。 由于2021年正值樓價高位,最新樓價比當年最高位下挫約27%,當年購入而撻大訂的情況難免較多。
筆者認為,現時樓價已由高位回落,相信撻訂潮將會過去,目前市場信心回穩,加上美國減息,對準買家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部分有置業需求的買家將會伺機入市。 事實上,現時多個新盤已整裝待發,相信當聯儲局公布減息時,會有更多新盤或余貨盤傾巢而出,并采取先求量、后求價的策略吸引買家。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