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驚醒,可能,房價分化的速度將遠超我們的想象。
這個春天,Deepseek真的殺瘋了,目前據說已經有3000萬+用戶,
福建福田政府也率先開始啟用DeepSeek用于基礎業務處理……
東西再好用,賣得太貴也普及不了,所以人工智能即便已經炒了很久的概念,但是對一線的影響甚微,但是,2025年變化來了。
deepseek 最大的貢獻是結束了人工智能堆料氪金的風氣,在全行業掀起降本增效的熱潮,原來收費的 ai 模型幾乎一夜之間都開始免費了。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 ai 辦公、輔導孩子作業,以后還會有AI點餐、AI出行、AI 購物,如果能給 AI 配一個機器人身體,還會有AI管家、AI大夫。
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很可能會徹底顛覆人類對住房的需求,對不同房產的價格造成巨大的分化。
2025年,不想當“韭菜”,有些信息差,你得了解。
01、AI正在殺死“核心資產”
學區房溢價崩塌,辦公區神話終結——這不是預言,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北上廣深辦公樓租金連年下滑,企業縮編退租,美國甚至將過剩辦公樓改住宅。
AI讓遠程辦公成為常態,“通勤距離”不再是黃金指標,這樣的變革下,核心區老破小價格也許會向普通地段看齊。
而未來,隨著AI的普及,全國共享的AI教學系統會日臻完善,真正拉平教育資源差距的巨變可能發生。那么,依賴名校光環的房產,未來可能淪為“高價裝飾品”。
02、AI不消滅“地段”,但它重新定義了‘地段’
從“近公司”到“近生活”可能是趨勢。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在家辦公興起,居住品質就會變成新的“剛需”。
采光、隔音、獨立辦公區、社區綠化成為硬指標,甚至“有院子”成為新奢侈品。
AI依賴數據與基建,一二線城市匯聚更多高收入人群,網絡和電信基礎設施更發達,擁有龐大優質大數據,科研基礎雄厚,各項 ai 應用必然先在大城市普及,讓生活和工作更便利,小城市的有錢人會更愿意搬到大城市住,對大城市住房需求更高。
從工作機會角度,AI的普及使傳統制造業用工減少,創造出AI相關新型技術崗位,這些崗位集中在最先普及AI的大城市,高知人群也會更愿意往大城市集中。
AI不會讓房子消失,但它讓‘住得好’成為新剛需。
當住房從‘金融產品’回歸‘生活容器’,你的選擇,決定了未來十年的資產命運。
03、2025年想買房的做好準備
2025年,00后已經開始入場,Z世代“租房自由>買房焦慮”,繼承多套房源+保障房分流,剛需盤去化周期可能還會拉長。
房企暴雷余震未消,今年,買房開盲盒的現象可能還存在,購房人尋找安全感,新房銷售兩極分化還將繼續。
央企主導核心城市土拍,中小開發商退守縣城趨勢還會持續。
房地產稅試點懸劍高掛,多套房持有者加速拋售非核心資產,“國企回購存量房”等激進手段也許是三四線托市底牌。
2025年的房地產市場,分化更加深刻,
而AI的加入,有可能很快改變市場需求,加快變局的發生。
當前市場,一線風險已經是最低的,但是一線居住品質面臨淘汰的老房子依舊前途未卜,
那么保障房是普通人的安全墊嗎?
如果你這么想,可能就天真了,
保障房為了解決普通人住房問題,所以普遍具有價格便宜的特點,不過同時,保障房也會普及“三不”原則,即不出售、不抵押、不出租,甚至不能長期空置,相當于住戶只有居住權無產權。
建設保障房目的是解決住房痛點、減少社會矛盾和貧富差距,讓普通人有錢消費,地方政府也可用保障型住房加房地產稅替代土地財政。
但對選擇保障房的普通人來說,將徹底告別房地產的資產游戲。
也意味著下一個大通脹時代來臨的時候,這波人將赤手空拳,面對現金縮水……
老破小“跌跌”不休,保障房沒有金融屬性,
肯定有人會說,這個時代對普通人真不友好。
我想說,這個時代對「懶人」不再友好,
高速增長已經過去,掙快錢的時代落幕,產業隨時準備變革,精細化運作已經是多數幸存企業的選擇,對于個人,一套房子十幾二十年不動就能躺贏的時代也結束了。
老房子或者保障房只能是過渡,想要跟上資產更替的腳步,普通人只有不斷改善。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