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置地在香港中環舉辦發布會,宣布將與零售租戶共同投資超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億元),對旗下位于中環的置地廣場進行為期3年的升級改造,第一期工程將于2024年三季度開始。
香港置地在香港中環地區擁有眾多物業,被稱為是中環“包租公”,持有中環約45萬平方米物業。據悉,此次升級項目是香港置地史上最大的零售升級,將投資超過4億美元(折合約31億港元),置地廣場多家現有奢侈品牌租戶將額外投資約6億美元(折合約47億港元)。
記者注意到,近兩年香港置地在內地城市業務布局明顯加快,特別是在重慶和上海,其開發項目中重慶的項目占比近半。而之前的多年,作為香港老牌房企,香港置地內地業務給外界的印象一直都是不緊不慢。
重倉商業,78億港元升級中環物業
與內地開發商高周轉、高負債不同,香港置地更加重視業務盈利的持久性,重倉商業。在財報中,香港置業持有性物業被視作公司重要資產,也是營收的重要來源。
梳理官網和財報可以看出,香港置業持有物業主要位于中國香港和新加坡。據官網介紹,香港置業在亞洲主要城市持有及管理超過85萬平方米物業,其中在香港中環持有約45萬平方米優質物業,透過合營公司在新加坡擁有16.5萬平方米高級寫字樓物業,并在內地擁有4個零售中心。
此次斥資78億港元升級中環物業,被業內看作是適應香港奢侈品市場變化的重要調整。
香港置地行政總裁史米高(Michael Smith)表示:“香港置地與奢侈品牌租戶的戰略性投資,不僅印證了中環作為香港商業和零售中心的重要地位,更體現了我們對香港一直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抱有堅決信心。”
香港置地還表達出了特別看好內地消費市場的看法,將中國?陸零售看作經常性盈利增?引擎,并將加大運營力度。去年6月,香港置地首次正式對外確立“中環”和“光環”兩個商業項目產品線。其中,“中環”系列是在內地開發建設的主要品牌,定位高端奢侈。“光環”系列則偏向中端,項目所在城市主要位于新一線或強二線城市,如成都、武漢、重慶等。
每經記者通過財報獲悉,香港置地計劃未來3年在內地7個城市推出10個新商業項目,其中上海、重慶、南京各有兩家。
重慶開發項目占比近半,內地業務提速
從財報數據來看,目前,香港及內地已經成為香港置地業績貢獻的主力軍,內地貢獻值不斷增加。
香港置地起初在內地的布局以住宅開發業務為主,2004年首次進入重慶,由此開端,重慶至今在香港置地內地業務版圖中占有重要一環。
截至2023年年末,該公司在內地共布局了北京、上海、成都、重慶、杭州、南京、武漢7個城市,共37個項目,總權益可開發面積為840萬平方米,其中在重慶共有15個項目,占內地項目近半,總建筑面積750萬平方米。
相較于獨立拿地的其他港資企業,香港置地更傾向尋求機會合作開發,除了招商蛇口、華潤置地、首鋼集團外,旭輝、碧桂園、仁恒置地等也曾是其合作方。
過去幾年,香港置地在內地最受關注的一次是2020年初,彼時香港置地聯合體以310.5億元摘得上海市徐匯區黃浦江南延伸段涉宅用地,時至今日仍是上海地王紀錄保持者。
去年,香港置地分別在北京和重慶拿下兩宗土地,其中重慶地塊與華潤置地合資,拿地金額為42億元,預計竣工時間為2026年,香港置地持股40%。在北京,香港置地與首鋼集團和招商蛇口合資,斥資53億元拿地,該公司持股比例為20%,預計竣工時間為2026年。而在此之前,香港置地已多年未在一線城市拿地。
不同于內地地產商的高周轉高負債模式,港資地產商一般資產負債率低、現金流充足,使其有能力看重項目的長期運營和回報。據企業方面透露,截至2024年3月31日,香港置地負債率為16%,可動用流動資金(包括現金和未使用的借貸額度)為31億美元(折合約242億港元)。
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香港置地負債率為17%,可用流動資金約40億美元,平均債務期限為6.3年。2029年是香港置地的償債高峰,債務到期規模為33億美元,2024年債務到期額度為7.82億美元。
有135年歷史,已穿越過多個行業周期的香港置地,在當下市場將如何布局,我們將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