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小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白菜價”房源增多,這不僅限于東北和西北部的欠發達地區,還波及到了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廣西等多個省份的中小城市。據統計,至少10個省份的24座城市成為了社交平臺上“幾萬元全款買房”話題的熱點,房價下限甚至跌破1000元大關。
這些房價“白菜化”的城市可歸為三大類:一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如鶴崗、牡丹江、阜新等,它們曾因豐富的礦產資源而繁榮,但隨著資源枯竭,產業衰退和人口外流,房價隨之滑坡;二是因產業變遷而收縮的東北重工業城市,面對產業升級轉型的挑戰,傳統行業衰退,人口流失加劇;三是地理位置偏遠、產業基礎薄弱的城市,如部分黑龍江、云南、貴州、甘肅的中小城市,由于遠離核心城市群,難以享受經濟發展溢出效應,人口流失嚴重。
房價的長期走勢與經濟、產業、人口和城鎮化等基本面緊密相關,一旦城市遭遇資源枯竭、產業收縮和人口流失,房價便向基本面回歸。此外,城市“收縮”現象正逐漸成為常態,超過一半的中國地級市在過去一年中經歷了人口縮水,其中不乏知名的大城市。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全國有266個收縮型城市和1507個收縮的區縣,總面積達到440萬平方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房價低廉,這些城市并未因此失去吸引力,反而在網絡上成為“躺平”文化的象征。以鶴崗為例,它不僅沒有因為低價房而遭人嫌棄,反而因其低生活成本吸引了眾多追求簡單生活的年輕人,甚至引起了炒房者的關注。類似個舊、乳山等地,也因低房價和較好的基礎設施,成為人們逃離大城市壓力、尋求心靈棲息地的首選。
城市收縮帶來了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包括城市發展模式的轉變、行政機構的精簡以及對人口外流地區的行政區劃調整。同時,這一現象也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即如何通過吸引年輕勞動力,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工作靈活性,以及發揮自身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優勢,打造低成本、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實現城市轉型和人口回流。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