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部長倪虹在兩會上宣布一項重大決策,將 2000 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納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圍。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廣泛關注,瞬間登上熱搜榜,引發社會各界熱議。
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數據顯示,此項政策涉及的房屋規模高達 66 億平方米,將催生一個萬億級別的巨大市場,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事實上,早在 2020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就已提出,到 “十四五” 期末,力爭基本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今年作為 “十四五” 規劃收官之年,該工作已步入收尾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多地此前已將 2005 年之前建成的老舊小區納入改造范圍,而此次住建部再次將時間提前 5 年,改造范圍涵蓋多層住宅、筒子樓、工人新村等多種承載歷史記憶的建筑類型,涉及人員超 2 億人。
對于如此大規模的老舊小區改造,主要有三大實施路徑:一是政府主導改造,以地方政府為實施主體,資金來源于中央和地方財政,北京勁松模式堪稱典范;二是政企合作改造,由 PPP 項目公司負責,資金依靠專項債和社會資本,上海田子坊的更新便是成功范例;三是居民自主更新,由業主委員會主導,資金來自維修基金和居民分攤,杭州武林新村的試點為該模式積累了寶貴經驗。
有人認為,老舊小區改造或將引發新一輪拆遷潮。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明確表示,這是一種誤讀。老舊小區改造更多側重于外立面翻新、加裝電梯、供水供電管網翻新等改造和修繕工程。“原拆原建” 作為其中一種方式,即小區業主主導推倒老小區重建,近年來受到多地政策關注。2024 年以來,“原拆原建” 提法增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杭州等至少 5 個城市已明確推進該模式,受到居民認可。不過,實際推進過程中面臨諸多難點,如戶型設計協調難、業主資金自籌壓力大、規劃設計受周邊限制等。
從投資和經濟增長角度看,華福證券地產首席分析師陳立測算,新增 100 萬套城中村改造(與老舊小區 “原拆原建” 有一定關聯)或可帶來投資 7697 億元、商品房銷售額 3.48 萬億元,若分 5 年完成,年均或拉動投資 1539 億元,拉動銷售 6956 億元。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測算,“原拆原建” 每年可帶動 1000 億元投資量,年均拉動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約 1 個百分點。
此外,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和南京等 6 個重點城市 “原拆原建” 的研究發現,6 個城市中心城區納入試點的小區占比平均值為 3%,新房相對老破小二手房價格上漲平均值為 72%。若采取共有產權方式,業主可享受房屋價值 36% 的增值空間。同時,相比傳統置換新房模式,“原拆原建” 可使業主少支付 30% 的支出。隨著老舊小區改造推進,還將催生如加裝電梯企業、適老化公共設施及兒童活動場地配套企業等眾多新產業。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