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26政策落地后,全國各地的公積金政策優化力度出現明顯提升,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中國各地陸續發布公積金優化政策超430條。
進入2025年以后,政策出臺密度力度進一步加大。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2025年開年至今,全國已有超過20個城市出臺了住房公積金優化新政。
整體來看,此輪政策調整主要包含三大維度,即使用范圍的擴大、用途的增多以及貸款額度的提升。在此大方向下,各地再因城施策,通過增加繳存人員范圍、優化租房提取等具體措施,發揮住房公積金的支持作用。
“隨著個人住房公積金使用的靈活性和普惠性不斷提升,購房者需求將得到進一步滿足,有助于釋放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和穩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
范圍更廣,靈活就業群體被納進體系
與之前相比,住房公積金制度的普惠性在此輪政策更新中迎來質的飛躍,尤其是將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靈活就業群體納入進制度體系成為一大亮點。
以天津為例,在2025年的住房公積金新政中,允許靈活就業者自主選擇公積金繳存額度(232元-6606元),并享受與在職職工同等的提取和貸款權益。
四川省涼山州的新規也指出,靈活就業人員連續繳存6個月即可申請貸款,且貸款額度為當地雙繳存職工最高額度的70%。
與此同時,部分城市還針對靈活就業群體制定了具體的優惠政策。
如山東省棗莊市,提出對于首次開戶的靈活就業人員給予200元的開戶補貼,并在正常開戶繳存滿6個月的次月計入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
隨著新經濟、新業態的崛起,我國靈活就業人員逐年增加,靈活就業群體多為新市民、青年人和低收入者,公積金制度的覆蓋不僅緩解其購房壓力,還通過長期儲蓄機制增強其抗風險能力。
在棗莊的試點方案中明確指出,此舉有利于“增強靈活就業吸引力,激發創業活力”,通過公積金制度幫助該群體解決住房困難,提升城市人才吸納力。
住建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公積金實繳職工已超過1.7億人,靈活就業群體的加入預計也將新增數百萬潛在購房需求。
用途更多,使用限制放寬
傳統的公積金制度以單位繳存為基礎,更加偏重購房貸款,近年來伴隨市場需求的變化,公積金政策也在通過拓寬提取場景、強化租房保障等方面不斷優化,開始為人們提供從購房到租房的全鏈條支持。
2025年,北京首次推出“提取住房公積金直付房租”試點業務,首批試點3家機構,允許按月劃轉公積金至出租方賬戶,覆蓋商品房、保租房、公租房等多種類型,租住備案房屋還可按實際租金全額提取。
據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表示,2025年還將根據試點效果,與其他住房出租機構持續對接,陸續在全市進行推廣實施。
江蘇省鎮江市則提出,城鎮住房困難家庭可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已婚多孩家庭月提取上限可達2600元。
除了租房提取外,公積金貸款現在在一些城市還可以用于法拍房的交易。
2月17日,中山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有關文件,明確了公積金貸款可用于購買法拍房。
文件顯示,符合中山住房公積金貸款條件的買受人,通過中山市兩級人民法院組織的司法拍賣活動購買行政區域內的法拍房,可申請辦理住房公積金貸款。其中,貸款額度、貸款比例、年限及利率,按照中山現行二手房公積金貸款規定執行,其中貸款額度以拍賣成交價與房屋評估價的孰低值作為計算基數。
除了用途的多元化外,住房公積金使用的壁壘也在被慢慢破除。
如西藏自治區率先試點跨省公積金組合貸款,成都、重慶、西安等試點城市的繳存職工可在西藏享受1.36%的首套公積金貸款利率,較商業銀行利率低近50%。
福建泉州、遼寧鞍山等地則取消異地購房提取中的戶籍證明要求,職工僅憑購房合同即可辦理提取,有效激活跨城置業需求。
福建龍巖、寧德等地還頒布了“一人購房全家幫”政策,允許購房人提取配偶、父母、子女的公積金賬戶余額,優先使用直系親屬資金支付首付款或房款,極大地緩解了青年群體的購房壓力。
額度更高,首付比例降低
通過梳理發現,公積金貸款額度的提升也是本輪政策最顯著的共性特征,各地通過基礎額度上浮與定向加成雙軌并進,擴大公積金支持力度。
例如,吉林省長春市主城區對有共同借款人的家庭貸款額度提至100萬元;福建省寧德市也對雙職工家庭的貸款額度由80萬元升至100萬元,多子女家庭再增加20萬元;江蘇省鎮江市則通過疊加人才、多子女政策,部分家庭貸款額度可達164萬元。
與此同時,各地也在不斷降低入市門檻,下調首付款比例。
如福建省廈門市,提出將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25%下調至20%;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為15%。
湖南省衡陽市則取消貸款次數限制,首套及二套改善性住房首付比例均調至20%;濟南、大連等地也同步將首付比例降至20%,以一套150萬元新房為例,首付款可從45萬元下降至30萬元。
一些地方還發布了一些創新舉措。
如成都積極響應國家延遲退休的政策,將住房公積金貸款到期日延長3年,將男性不超過68周歲,女性不超過63周歲,幫助購房者降低還貸壓力。
政策有望持續優化
從近期樓市表現來看,市場反饋較為積極,房地產行業信心持續提振。
2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5年1月的房價數據。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24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比去年12月再增加1個。延續去年四季度“止跌回穩”的態勢,房價趨穩的特征更加明顯。
一個更為積極的表現是,在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后,二線城市房價也迎來上漲。
今年1月,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1%,漲幅比去年12月回落0.1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1%,為2023年6月以來首次上漲。
“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均上漲,說明這些城市的基本面是不錯的,其房價趨穩和向好的動力相對更強”,嚴躍進表示。
從政策層面來看,在2025年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中層明確,今年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要把“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堅決落實到位,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其中,會議將住房公積金政策單列為核心發力點。要求要持續落實"四個降低"政策(包括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首付比例等),減輕購房負擔。同時通過擴大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規模(新增100萬套以上),釋放潛在購房需求,增強市場信心。
“這表明公積金政策會持續優化,這也將是2025年各地政策優化的重要抓手”,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分析指出。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全國層面或進一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并與支持多孩家庭、人才引進等長期政策深度融合。同時,公積金服務的數字化轉型也將加速推進,如通過APP、小程序等逐漸實現“零材料辦理”,更加惠民、便民。
整體來看,住房公積金的此輪優化,不僅是對“住有所居”民生訴求的回應,更通過盤活存量資金為經濟穩增長提供支點。
短期來講可以減輕購房者的負擔,提振市場信心,從而促進樓市交易量的回升。長遠來看,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配合央行最新表態的“完善房地產金融管理”政策導向,可以形成"降成本-促需求-穩預期"的良性循環,加速房地產市場的“軟著陸”。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