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江蘇蘇州張家港市的西墩新村,一棟嶄新的淺灰色 2 層小樓前,2 名產權人領到了新的不動產權證書和鑰匙。這是蘇州首個由產權人自籌資金進行恢復性重建的自主更新項目,對于房主而言,“危房解危” 終于畫上了圓滿句號。
西墩新村 21 幢始建于 20 世紀 70 年代末,共有 14 間房屋,8 戶居民在此居住,戶均面積 55.46 平方米。由于年代久遠,老房子墻體開裂、建筑材料外露、屋面滲水等問題層出不窮。2022 年 7 月,西墩新村 21 幢被認定為 D 級危房,房屋安全隱患已非小修小補所能解決。
按照傳統的 “危房解危” 模式,居民要么異地安置,要么接受貨幣補償。但居民們一方面經濟條件有限,另一方面有著深厚的 “故土難離” 情結。經過數十次的入戶溝通,8 戶居民最終達成一致,同意共同出資實施原地恢復性重建。
居民自籌資金建房,立項和籌款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張家港市城市更新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各部門,明確了項目立項、土地確權、產權登記等審批路徑。尤其在立項方面,重建項目以 “后塍中心社區作為立項主體 + 全體產權人備注” 的形式進行立項,首次突破了自然人、多產權人無法聯合立項的問題。在資金問題上,街道與社區作為項目統籌主體,與居民商議分兩批次繳納,施工前繳納 50% 到街道公共賬戶,建成后再繳納 50%。通過 “業主自籌、政府配套補助、費用減免” 的資金分攤方式,居民平均花費 18 萬元左右,便在原址上重建了新房子。
2022 年 8 月 30 日,西墩新村 21 幢居民全部搬離危房。在創新政策、達成共識、明確出價等難題逐一攻克后,次年 10 月,重建工作正式啟動。2024 年 5 月,建筑主體完工,4 個月后整個工程完工,進入產權證辦理階段。如今,除了嶄新的住宅,后塍街道還配套了強弱電下地、雨污分流、天然氣入戶等基礎設施,并鋪設了瀝青路。
在蘇州市房地產行業協會城市更新專委會主任徐進亮看來,在 “危房解危” 過程中,居民從 “訴求提出方” 轉變為 “深度參與方”。這種 “居民主導 + 政府兜底” 的模式,為各地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提供了創新樣本,有望在更多地區得到推廣和應用,助力更多危房居民改善居住條件,實現安居夢想。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