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需要向危機重創的房地產市場注入約 2 萬億元,以消化約 10% 的住房庫存并穩定房價。
該數字基于該投資銀行估計其跟蹤的 80 個中國大陸城市中存在 20 萬億元的過剩庫存。
“到目前為止,政策支持的規模不足以產生影響,但我們預計未來會有更多政策出臺,”王毅等分析師在周一的報告中寫道。他們指的是中國當局上個月公布的救助計劃,其中包括一項 3000 億元的再貸款安排,允許國有企業購買未售出的房屋。
中國人民銀行還取消了全國抵押貸款利率下限,并降低了首次購房者和二次購房者的首付比例。上個月,包括上海、廣州和深圳在內的中國主要城市降低了抵押貸款利率并放寬了購房限制,以吸引買家。
然而,高盛表示,盡管交通和房產搜索活動等領先指標出現了積極信號,但“尚未轉化為更高的交易量”,并引用了五個選定大城市四周的交易變化。所有城市的新房銷售繼續下降,而只有五分之二的城市二級市場價格上漲。
與此同時,高盛估計,可能需要超過 30% 的“大幅折扣”來吸引地方國有企業擴大其在全國范圍內的庫存購買量。它還預計,除非政策支持能夠提升家庭對房地產價格的信心,否則開發商的流動性不會改善。
“在一些投資者看來,房地產價格可能正在接近其‘公允價值’,房地產價格穩定所需要的只是家庭情緒改善,”它表示。
此外,障礙仍然存在,因為在經歷了三年的價格下跌和家庭資產負債表疲軟之后,來自二級市場的“影子供應”可能相當可觀,并會增加庫存,它警告說。
高盛表示,空置房可能會與新房供應形成競爭,導致一級和二級市場庫存清理過程非常漫長。“我們估計,過去幾十年空置房和投資房總計約 9000 萬至 1 億套。”
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源于北京于 2020 年 8 月推出的“三條紅線”政策,高盛估計,該政策剝奪了實力較弱的開發商的資金生命線,并引發了超過 1600 億美元的垃圾債券違約。
高盛在 4 月份的另一項分析中估計,北京可能需要花費超過 15 萬億元來解決困擾該行業的問題,其中包括 7.7 萬億元用于將未售出房屋的庫存削減至 2018 年的水平。高盛表示,過剩庫存自 2021 年中期以來一直在增加,并且一直高于 2015 年的峰值。
據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稱,5 月份房屋交易量略有上升,前 100 名開發商上月銷售額為 3224 億元,較 4 月份增長 3.4%。不過,總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