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北京市2025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一計劃明確了北京市未來一年的建設用地供應總量及結構布局,標志著北京市在持續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加大了對于空間結構優化和資源配置的重視。
供應總量與用地結構
根據《通知》,2025年北京的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將安排總量在3165至3665公頃之間,涵蓋了城鄉建設用地和特殊用地兩大類別。城鄉建設用地的供應總量約為2625至2725公頃,其中,住宅用地將占據重要地位,預計供應955至1015公頃,包含商品住宅用地和保障性住房用地。
具體來看,商品住宅用地安排了240至300公頃的彈性指標,而保障性住房用地則被劃定為475公頃,其中包括80公頃的中央軍隊住房用地。此外,產業用地的供應量也有所安排,包括研發用地80公頃、工業用地230公頃、倉儲用地50公頃等。
公共管理與服務用地的供應預計為650公頃,交通運輸用地的供應量則更為龐大,預計將達到950至1350公頃,涵蓋城市道路、交通設施以及對外交通設施等多個方面。特殊用地和水域用地的供應量則分別為30公頃和110公頃。
空間布局與區域供應
在空間布局方面,北京市將繼續優化土地的區域分配。核心區的土地供應規模將占全市土地供應總量的約25%,而平原新城地區,包括城市副中心,土地供應比例則高達60%。生態涵養區的土地供應比例為15%。這一布局將有助于推動北京市中心城區的高效發展,同時保障外圍區域的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土地供給策略與規劃目標
《通知》明確提出,未來的土地供應將堅持“以需定供”的原則,逐步形成房地產發展的新模式。房地產用地供應將合理控制新增土地的供應,更多地依賴于存量土地的盤活和商辦用房的轉化。同時,規劃也明確指出,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及功能設施完善地區將成為重點開發區域,通過適度提高建設強度來打造微中心。
此外,政府還將加大站城融合的力度,推進“好房子”試點,提升住房品質,并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釋放剛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的潛力。在保障性住房方面,2025年的計劃將聚焦“快修保食潔”等公共服務運行保障人員的住房需求,提升保障性住房的空間供給質量。
減量目標與結構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還特別強調了北京市的土地減量任務。為了實現結構優化與質量提升,北京市將繼續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生態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的“三條控制線”,并將城鄉建設用地的凈減量任務設定為540公頃。通過減量騰退,尤其是在二綠地區,計劃完成350公頃的土地騰退,以推動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