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后,廣東省土地市場迎來重大動作。自 2 月 6 日起,廣東省內 18 個市區縣密集發布專項債收儲閑置土地公告,涉及 100 宗地塊,涵蓋廣州市花都區、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等多個地區。這一舉措標志著廣東省在土地資源優化配置上邁出重要一步,成為全國 “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 政策的有力踐行者。
此次土地收儲行動中,各地紛紛根據相關政策要求,積極推進工作。2 月 11 日,汕尾市海豐縣自然資源局公示擬有償收回收購 9 宗地塊,收儲價合計約 19.5 億元;2 月 10 日,惠州市擬對 8 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收回收購,總收購價格近 50 億元;2 月 9 日,潮州市擬收儲 3 宗住宅用地,收儲價格合計約為 6.83 億元。2 月 8 日當天,云浮市、韶關市等多地也同時發布收儲公告。
其中,2 月 7 日珠海市的收儲規模引人注目,擬收儲 14 宗用地,總占地面積約 41.47 萬平方米,收儲價格合計超 66 億元,用地單位多為本地國企。而 2 月 6 日,廣州市花都區發布公告,擬收回收購 4 宗地塊,價格合計 9.16 億元。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此次收儲地塊價格普遍低于當初出讓價,折扣在 7 - 9 折之間,遵循 “土地成本與評估價,就低確定” 原則。目前收儲地塊主要來自國企和城投,因其資產負債關系清晰,不過后續符合條件的民企地塊也可能被納入收儲范圍。收儲后的土地用途多樣,可能暫時儲備、修改規劃條件再出讓,甚至改變土地用途用于保障房或公共用途。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廣東省集中發布收儲計劃,展示了專項債收購存量土地的快速節奏與廣泛覆蓋,對消化存量土地項目、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意義重大。這一模式為其他省市提供了參考范例,預計今年一季度各省市將陸續跟進 “發債收地” 模式,開啟土地市場新一輪變革。
隨著廣東省打響春節后土地收儲的 “第一槍”,土地收儲加速不僅是廣東省優化土地資源的重要舉措,也預示著全國土地市場將迎來新的調整與變革,后續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本頁面旨在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多信息的無償服務;不聲明或保證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本站內所有內容亦不表明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參考和借鑒,購房者在購房時仍需慎重考慮。購房者參考本站信息,進行房屋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與本網站無關,當政府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本網站披露個人資料時,我們將根據執法單位之要求或為公共安全之目的提供個人資料。在此情況下之任何披露,本網站均得免責。本頁面所提到房屋面積如無特別標示,均指建筑面積。 注:本站所有信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復制,抓取等,如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如有異議可投訴至:Email:133 46734 45@qq.com